四代香港人


作者:呂大樂
四代香港人,我是屬於第三,很不幸,是個不幸的年代.

第一代人是戰時經歷大戰和國期內戰的一群(1960以前出生),香港,於他們來說,是"暫居"的地方,對於他們的第二代,他們保持縅默,也因此創造了下一代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締造了機會;

第二代人是今天四五十歲的一群(1960-1975),成長於整個社會欣欣向榮的一代,環境創造了很多機會給他們,生在一個黃金時代,能力好的會更好,能力差一點的,也壞不了多少,因為他們有先天優勢;

第三代(1975-1990),是我,畢業後到工作的幾年,深感出頭無望,面對社會/經濟轉型,無方向的時代;

第四代(1990後出生),更灰,沒有希望的一代,不是指他們能力,而是整個時代,我們的社會被邊緣化.

作為第三代,二三十歲的一群,工作踏入第七個年頭,我實在地感受到時不予我--並不是說我有才能而時不予我,不是,指的是個人發展空間很有限,很被動,很被動等機會出現; 工作上的上司,四五十歲己進入管理層的一群--也就是第二代的一群,大部份都說我們這一代素質不好,我承認, 但反過來我也問,如果四五十歲這一代不是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生機處處的年代,而是九七政權更替,金融風暴,科網暴破,五十萬人示威,沙士...過去十年最黑仔的十年,又是否可創造相同的成就?

我看完這本小書就很感概,能夠像呂大樂這樣有自我反省的第二代,很小,除了我一位前任上司,他向我坦白說過,我們這一代的發展機會事實是小了很多,而今天在香港管理的一群,精英的有一大部份九七前己移民,留下的是不太"能幹"的第二代無端端地上了位--那時候他跟我這樣說,往後我反覆想過,四五十歲中高層,在我工作過的firms,唯唯諾諾,貪小便宜,御膊型,短視功能,戀棧權位的--又事實居多@_@ 可能我黑仔,遇著都是這類,真正讓我欣賞和學習的前輩上司很小;真正有胸襟創造機會給我們的第二代,很小.

予其說一代不如一代,不如說整個社會,打從第二代起的素質就沒有根本的改進和變化,都是一堆 “mess without content”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OUT

失蹤

"彭博,你Out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