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Bonhoeffer - Pastor, Martyr, Prophet, Spy

Such people neither steal, nor murder, nor commit adultery , but do good according to their abilities. But...they must close their eyes and ears to the injustice around them. Only at the cost of self-deception can they keep their private blamelessness clean from the stains of responsible action in the world. In all that they do, what they fail to do will not let them rest. They will either be destroyed by this unrest, or they will become the most hypocritical of all Pharisees.

書評-耶路撒冷的移居者

圖片
如此一本紀實,是難得和特別的。透過作者自身與丈夫的婚姻與家庭故事,串起這個複雜又神秘的地方-耶路撒冷,構成一本既感性又客觀的現代耶路撒冷紀實。 撇開作者個人的經歷與感受,我不能不認為,作者對以色列與猶太信仰有著先天的偏見-或許因為她成長於孟加拉,或許她是無神論者,或許她丈夫的猶太人但親巴勒斯坦身份,以致作者不無偏見地以受害者的角度用同情巴勒斯坦的描述來批評以色列。如果作為一個記者,這點也許或令人失望,以巴衝突不是因為出入境的嚴格限制而造成;也不是因為沒有一個英雄如甘地出來斡旋,根本原因,是宗教。如果不願意對以色列歷史,猶太人身份,耶路撒冷的過去,猶太教/基督教的歷史的上帝正面瞭解以色列,我想再旅居十年也是枉然。 用主觀和個人的偏見去批評以色列當局是不合適的,這本書只會另非以色列地的人更加討厭/不滿以色列。  客觀去看,歷史上猶太人一直長居今日以色列這遍土地 - 是亡國的聚居族群;現實上以色列以強大的軍力有效控制今天的國土,這兩個現實來看,我找不到理由要把1948年以後以色列立國看成是她的原罪-當然她如何對待巴勒斯坦人民是值得商榷-但顯然作者把以色列的佔領看成只有侵略的片面結論。 作為基督徒,我帶著希望,有一天,福音在這遍土地廣傳。

寫在15年第一季

不知怎麼樣, 2015的農曆新年很"靜" ,那種靜的感覺,仿佛這城只放了兩三天公眾假期,完全沒有節日的氣氛和熱鬧,有的是從心裏的無奈和不滿. 可能有人認為社會回到以前一樣,但我是這樣 不相信. 2014秋那場運動過後,這城不再一樣,我們的高官說已經完了,並且以勝利者的姿勢再次叫這城的蟻民"歸順" 阿爺" ; 又叫我們相信水貨客造成的不便是因為有反水貨客滋擾社會造成的; 然後,又"警告"我們不通過政改就機會不再,因為阿爺是絶對的, 就是上帝也不能動搖8.31決定似的. 對,對一個沒有人民認受的專制政權造出一個很不合理的決定給我城,我是理解但不接受的。何況,阿爺沒有可能為了七百萬人開一個危險的民主的選舉給這城,想到這裏,我覺得我們很悲涼。

後獅子山下世代的我.

自從雨傘運動後,信報寫了幾篇關於世代的專題,有些看法都不錯,道出了世代根本的代溝是網絡資訊發達的影響。有篇訪問,我看了好難過-因為形容70後和80後,是後獅子山下的一代,既沒有享受50,60後的經濟成果,也沒有90後追求自由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我難過,因為很無奈,我的那一代同學,很多都是這樣。 特徵一:默默耕耘,做牛做馬,學歷不低,工作不懶,但人工和職位永遠給50, 60後比下去很多;  特徵二:明知自己有不平等待遇,卻很少發聲,無論在職場上還是社會問題上,很小出聲,也很小表達,我都不知為什麼-這個現象其實連在我教會也一模一樣地經歷過;  特徵三:明知買樓和四仔主義的追求令自己好辛苦和令自己活在形而上的貧窮線下,仍一味去追求; 特徵四:將自己的志向和未了的鬱結寄望在下一代,極力令自己下一代成為超級薩亞人,教育開支極高,希望自己這一生未申的志給下一代; 特徵五:踏實得很,政治冷感偏多,國際社會議題簡直是外星的事; 特徵六:具備大部份中國人的本性-要面和okay虛榮 我是很後獅子山下"一代"的人,但我其實又不很這一代,可能因為父母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反而給了我很多空間去找去看去試自己的路。 我很樂意關心社會和世界的事,就算不能改變,至少,這一切發生的事和參與-無論金錢和行動的支持,讓我知道自己活著這個時代,知道自己的存在,很重要; 我很想有尊嚴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無論是樓還是物質追求,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追求和擁有一些資產很重要,不是人人說買樓好過租樓這個slogan去決定自己的取向,不是人人說有master便去讀,要是這樣,不是我的人生,是別人成為我的人生; 我們這一代,是很無奈,但總要時常感恩,至少我已是衣食無憂,何況,生在這個地方都不錯,至少認識上帝,如果我在大陸出世,就小了很多機會。 2015年,社會在紛爭過後,看似很平靜。

Impression - Taipei

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I last visted Taiwan. The last visit was in 2008/09 and at that time, I went with my sister and her two little children. Two my my friends and I visited the capital of Taiwan - Taipei for a four-day short trip. Taipei is a very common and hot spot for many Hong Kong people. Not only do Taiwan and Hong Kong are share the common launguage, but also have simliar cultures. Somehow, going to Taipei is just like visiting a place nearby. So , we didn't plan our trip in detail or spend money on buying a guide book. Like many Hong Kong people, I intend my trip as recreation , to chill our and relax. Since one of my freinds is working for a gouremet magazine introducing various restaurants, I left it to her to decide when it come to food meals. From breakfast, lunch to snackssuch a street food, ice-cream, we followed her recommendations. Wihtout disappointment, we tried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on those days. Besides the delicious food we tried, I had a v...

電話2004。曼谷 2014 (一)

我們觀塘家的電話號碼,大概很久很久以前,住在這裏的人都不拿起電話接聽,因為那時,手提電話已很普及,我們的朋友會致電我們的手提電話。家居電話,自從爸和媽不在,已成了"上一代"的物件。而一直作為對外聯系的家居電話號碼27xx6xxx,已和許多我這一代人一樣,沒有被填上自己聯絡的contact裏,同時那個家居電話,其實已壞了很久,只是住在屋裏的人,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理會它,唯一堅持要有家居電話和家居電話號碼的,是我們的大姊-因為有些爸和媽的親友,是靠27xx6xxx來聯絡觀塘家的,畢竟,沒有手提電話以前,家居電話是我們這個家庭與親友聯系的主要工具。 2004年12月26日之前的一天,因為結緍而搬出的大姊回來家的晚上,意外地接聽到從泰國表姊致電來香港的電話。說是意外,因為如果不是大姊回家:一我們多數不會聽;二我們就算聽,也很有機會以為打錯電話,因為只有大姊和這位表姊在深圳見過面,從遠方致電來的電話對我們仍住在觀塘家的人是限陌生的。就在接聽電話後的一天,2006年12月26日,南亞大海嘯發生,數以萬人遇難,影響遍及印尼,泰國。大姊知道後很想打電話給在曼谷的親友問候,可是已忘記了留下表姊的電話聯絡,那以後,大姊就跟我們說,會有泰國的親友打電話到觀塘家,叫我們這班不願再聽家居電話的住客要聽,以便聯系。 當然,當家裏沒有一個長期持家的人,其實,家居電話是陌生的,隨著我們幾姊妹也結婚和搬出,那個電話和電話號碼的命運更可憐,到2014年7月,電話公司致電在N年前申請電話服務的二姊的手提,說我們已有接近一年完全沒有繳付電話費,不單止電話要被終止,連未完的合約餘額也要繳付。這件事在家庭的whatsapp群組裏出現了一些迴響,先是我大姊的責備屋裏的人不交電話費一年,屋裏的人堅持沒有收過帳單,繼而又討論是否要維持那個家居電話,大姊當然堅持要那個電話號碼,可是住在觀塘家的哥卻不以為然,就這樣,27xx6xxx的存在在爭議中被遺忘了... 大姊對失去聯絡想是念念不忘,畢竟,我想她是唯一陪媽在97前後到過深圳見過兩個舅父的.2014年初秋,突然收到泰國表姐的電話,原來大姊憑著舊信件寄到泰國舅父家裏聯系懂得英語的表姐,她己遷出,原址給一位親友住,那位親友便把信轉寄給她,就這樣,我們兩個家庭又重申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