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09的文章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

圖片
在百老滙電影中心看"音樂人生"以前,特意到旁邊的kubrick書店逛逛--這是一間每次我經過也會特意走去看看的書店,無它,裏頭的書種和書類佷是喜歡。買了三本書給自己,其中一本是Freud研究歇斯底里症時一個很有多的個案分析--朵拉。 我對歇斯底里症的興趣緣起起於n年前開始看佛洛伊德的書,接觸了這個名詞(也是一個病名),聽說以往在歐洲很多女性也有這種心理病,有一系列徵狀如厭食,呼吸困難,厭世等都是歇症的徵狀,在經過佛洛伊德"發揚光大後",多了人認認歇斯底里症,歇症也成為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題材。這本書用了近三分一的篇幅作導讀, 聽來有點嚇人...朵拉見佛洛伊德時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欲患了這個歇斯底里症,在約三個月的治療後,主動向Freud提出退出治療,也就是說,沒有正式結束Freud的治療,而似乎在結尾時佛洛伊德也對治療無疾而終感到有點可惜。 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朵拉患病的原因似乎是一種心病多於生病。朵拉的父親是典型的歐洲小富戶,患病的原故使朵拉父親要不時外遊度假,而鑑於父母的關係疏離,父親外遊休養同行的不是她的母親,而是友人的太太-K太太;而這段父親外遊休養期間,K先生負責照顧朵拉-多少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吧-用我們廣東的俗說說,一個伯父對友人女兒有feel啦,藉著擁抱輕吻至使朵拉由反感到反抗-再到佛氏的分析下透視了朵拉對父親,K先生與K太太的愛-一切與性關連起來。簡單一點來說,朵拉的歇斯底里是因為畸形的關係引申出來的病徵。 說實在,這是一本很悶的書,因為太academic。如果找一個作家把佛氏的研究,加一點文學修辭,再加一點小說的調味,再多一點理論分析,這本書價值會高一點。我至今對心理學存有一定成見的原因-把人當作科學研究,灌上一堆心理名詞,於心理病患者沒有一點好處。某程度上,朵拉主動終止這個治療,可能是因為,她明白在佛氏身上花時間,把自己無數的私隱告知一個陌生的男人,一點好處都沒好。 朵拉在治療數年後結婚,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書中沒有交代她的病如何,我想可能已不治而癒。